上文提及本地呈分試的功用和本地的中一派位機制是如何運作。對於子女將要在未來數年參加呈分試升讀中學的家長來說,其中一個最大的疑問,就是子女究竟屬於哪一個派位組別? 由於學業成績絕對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選校考慮,但教育局方早在十多年前禁止小學校長公開校內學生的派位組別,在缺乏透明的資訊底下,大多數家長均難以判斷子女所就讀學校的派位組別分佈。
Banding只適用於統一派位
其實家長要留意,派位組別本身只適用於在「統一派位」階段,在「統一派位」階段前的「自行分配學位」階段 (直資中學申請),由於尚未有第三次呈分試的成績,所以在申請時派位組別根本就不存在。中學在考慮是否取錄申請人時,極其量只會參考申請人的「全港學生成績次第」, 從而預計學生所屬的派位組別。 「全港學生成績次第」是按照學生的校內成績(第一及第二次呈分試)和參考所屬學校的畢業生成績、順序排列全香港小六學生的所屬全港名次,所以成績較好的學生在這方面會有明顯優勢;但對於派位組別而言,教育局方只會將全港學生成績(根據全部三次呈分試)按高低排列之後,加上用每所小學過往畢業生「中一入學前測驗」的成績作為調整,概括地平均分為三個派位組別。
學校整體成績影響學生出路
這種安排(用每所小學過往畢業生「中一入學前測驗」的成績作為調整)的後果,就是在部分推行「愉快學習」的小學,由於其學術程度過份輕鬆,最終導致校內學生的學術水平嚴重缺乏競爭力。最嚴重的是即使部份學生在校內成績達到極高名次,但與本地其他學校學生比較之下,仍然未能達到 Band 1水平!享受輕鬆愉快的六年小學生活,換來的卻是斷送了子女在升中學時的選校權利,是否值得,確實要視乎不同學生的學習取向而定。
派獲首志願也需要運氣
上文亦提及,一個學生所屬的全港派位組別和校網派位組別一旦給厘定了後,他的成績再不會有意義;在同一個派位組別內,系統給予每位學生一個隨機編號,隨機編號較小的學生會先獲分配學位。一些熱門名中學的中一學位只一百多個,即使學生屬於 Band 1 組別 , 在競爭熱門中學的學位時也需靠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