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文在講述本地的中一派位機制中,學生所屬組別Band 1/ Band 2/Band 3是根據學生校內成績(三次呈分試)按高低排列之後,再加上用每所小學過往畢業生「中一入學前測驗」的成績調整後的結果。
所謂小學過往畢業生「中一入學前測驗」的成績(簡稱Pre-S1) 是指每次的雙數年 (如2016,2018),當年小六畢業生在升中派位後一星期左右,便要在派獲/考獲的中學(直資和官津中學都要)參加「中一入學前測驗」 (簡稱Pre-S1)。中學一般以考試成績為小一學生作分班之用,教育局就會收集此成績,用作計算各小學日後學生的banding歸屬。
這裏的「弱勢學校」,是指畢業生能夠升讀B1中學比例較低的小學。不少家長可能會認為,只要找到一間適合小朋友既學校,不管是否「弱勢學校」,日後升中時只要努力做到第一組別學生,同樣可以入到理想的中學。
可惜,這個想法在現行的升中派位制度,並不完全正確;因為現行升中派位制度,主要不是按照現有學生能力來為他們分配Banding,而是按照學校以往畢業生在「中一入學前測驗」(簡稱Pre-S1) 公開考試中的表現來決定。因此在弱勢學校中,由於過往畢業生在Pre-S1既成績較不理想,結果Pre-S1調整分亦會較差,導致該校學生能分配入B1組別機會降低,派獲B1中學的比例亦會很低。即使該校的學生現在無論幾努力,都無法改變這「先天因素」的影響(前人Pre-S1成績不理想),該校學生在全港/地區排名依然會是較低的。
除非該小學既學生在往後兩次的Pre-S1考得好成績,或同區其他小學都考得差,否則學校的banding比例好難會有改善。因要等到2次Pre-S1才有較明顯的結果,所以即是要等至少3年(因Pre-S1只在雙數年考),即有三屆家長願意留守在「弱勢學校」,為學校爭取好的Pre-S1成績。但是又會有多少家長願意呢?所以不少子女就讀弱勢學校的家長,最終都會選擇中途跳船。結果,弱勢學校就像跌入一個無盡的循環。正因目前升中制度是這樣,容易做成「強校越強,弱校越弱」,把小學升中的表現,推向一個「世襲」模式。
每所小學過往畢業生的成績有多少是屬於Band 1組別,雖然不是透明公開的資訊,但比例上的多寡,作為該校網的家長大概也會知道。如果子女正就讀這類弱勢學校,家長應早日為子女升中作好額外的準備,不要一廂情願以為,選到合適學校,做好自己就足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