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民眾8月14日在倫敦示威,抗議當局的評分機制令學生高考成績下降。
英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,學校考試及公開考試均被取消,學生的高級程度會考(A-levels)成績由校內教師向當局提交學生的「成績評估」,再由當局採用電腦演算法調整(據稱是避免教師給出的成績過高),給出最後成績。但高考放榜後,四成中學畢業生的成績被指遭到低估(較教師的評估低),影響數以千計學生獲頂尖大學如牛津、劍橋取錄的機會。事件引起愈來愈多學生和家長的憤怒。一些學生及家長入稟法院尋求公平解決,並在倫敦遊行抗議。
由於全球疫情蔓延,英國全國學校停課,原訂五月、六月舉行的公開試英國會考(GCSE)和高考(A-levels)均被取消。學生成績由校內教師按學生過往的校內成績及模擬考試表現,向當局提交的學生「成績評估」,由當局採用電腦演算法作出調整,然後公布官方考試結果。
批評者表示當局以電腦演算法評估校內教師提交的學生「成績評估」出現漏洞,例如當局的評估成績與學校的過去表現掛鈎,意味成績本來優異的學生會因就讀於過去表現較差的學校,而影響他們的成績評分。一些學生的成績由A級或B級,降至D級,甚至不及格的U級,影響數以千計學生被頂尖大學取錄的機會,引起一群學生和家長不滿,在倫敦示威,抗議當局評估成績不公。而再進一步引起爭議的是,那些就讀須交學費的私立學校的學生,他們的官方考試結果卻沒有被低估。
英國資歷及考試評審局(Ofqual)曾公布學生就不滿意成績的上訴機制,但數小時後又表示需進一步檢討而撤回,表示稍後再公布上訴機制。Ofqual表示學校教師提交的學生「成績評估」部分高得不合理,指採用電腦演算法作出評估是要避免「成績膨脹」。政府已表示學生就不滿意成績上訴時毋須付費,並指大部分學生將收到正確評估的成績。
Ofqual公布上訴機制又突然轉變,令學生更沮喪及焦慮。事件也令教育大臣韋廉信受到更大壓力,他因未能在六月按原定計畫讓學校復課而受到嚴厲批評。
文章節錄自「星島日報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