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家長因認同國際學校的教學理念有助孩子成長,「例如校園擁有不同國籍的學生,令子女可處身於多元文化的環境,有利他們成為世界公民。而且,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可培育學生的好奇心及創造力,這些能力都是未來社會所要具備。」
外地的新興科目選擇較香港多,故打算將來在子女高中或大學階段,送他們到外國讀書,其後在當地發展,「因此入讀國際學校,可讓他們及早適應外國的教學模式,以及培養其英語能力。」然而,有家長不忍子女就讀本地學校期間,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業,以及背誦大量的課文,結果毅然讓他們轉讀國際學校。不過因為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講求自主及獨立學習,因此如果學生習慣學習時有model answer等框架的話,就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適應。
父母每年支付十多萬至數百萬元的學費和債券,為的是讓子女接受不一樣的教育。很多本地家庭讓子女從小就入讀國際學校,也有些希望子女先在本地學校完成小學,打好中文讀寫基礎,然後再插班轉讀國際學校。家長選擇轉校的理由很多:不少家長具有外國背景、相信全球一體化,也期望子女成為具國際視野及競爭力的國際公民;其次,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在國際學校接受英語教學;學習更廣泛、且獲國際認可的課程 ( 如國際文憑IB );與國際大學有更好的聯繫;成長於側重批判思考、國際化的環境等等;更重要是令子女具備國際公民質素,即是懂多種語文、能掌握新資訊科技、思維及國際化視野,以及了解及尊重不同文化。國際學校的家長及學生都認為,這些都是比主流學校優勝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