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EAM玩學體驗 刺激多角度思考
近年STEAM成為教育大趨勢,部分國際學校已開始推行,對學生到底有何好處? STEAM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方法,將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藝術及數學融入跨學科課程中,培養小朋友動手能力,從實踐中深化學習效果,從而提升創新解難能力,這正是新一代的必備技能。
STEAM課程在設計過程中啟發學生運用課堂所學,就關鍵問題思考解決方案,培養探究精神。
課堂採用互動學習模式,由老師引導學生思考、發問並進行探究。有學者舉例,學生學習關於動物的專題,就不同動物的生存方式進行資料搜集,並從中取得靈感,設計適用於人類穿著的衣物或使用的工具。例如,學生了解到海豚身體構造(如鰭,光滑的皮膚等),並設計泳衣及腳蹼,幫助人類於水下活動。「除了堂上匯報,亦鼓勵小朋友互相給予意見,增強自信心,並從中學會欣賞別人和反思不足。」學生又可以參與不同實驗,例如測試球體的下降速度,明白科學需要「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」,玩得開心亦能長知識。
當科技碰上美術,還可以激發創造力。其中一個專題習作是製作定格動畫,讓學生應用電腦繪圖或相機拍攝等技巧來說故事,作品各具童趣色彩。學者強調,學習過程中的得著比結果更重要:「小朋友可能遇上很多困難,未必次次成功,但可以引發他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。」
引入多元化運動 促進身心全人發展
要支持學生全面發展,學術以外的體驗同樣重要,學校應重視體育運動,引入種類繁多的運動項目,包括籃球、足球、曲棍球、乒乓球及閃避球等。除了精心編排的體育課程,在午餐及課後時間亦會開放室內運動場,讓小學預備班的學生也能動動身體,一起玩耍。
體育不但有助保持身體健康,還可以培養歸屬感和自信心,令小朋友發揮不同潛能。當他們找到運動樂趣,自然能建立起恆常習慣。更重要是在競技比賽中學會面對輸贏,提升心理質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