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嶺高爾夫球場(Hong Kong Golf Club;簡稱為HKGC) 始於1889年,位於新界粉嶺粉錦公路1號。場內有超過150棵古樹以及多座祖墳,並有多座古蹟。
以下為粉嶺高爾夫球場的球洞簡介:
第1洞 │ Par 4 / 468 碼/ 428 米 這個可能是高爾夫球錦標賽上難度最高的開球洞之一。平日粉嶺會員打球是個標準五桿洞,「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」則是個長標準四桿洞。發球事關重大。球道由左至右傾斜,很多球手選用三號木發球,必須避過左邊多年來的沙坑。第二桿也有難度。除非發球落點正中球道右方,不然直攻果嶺必須飛越全包左邊球道的樹林。果嶺前右的水障礙當它透明也可,但果嶺旁的沙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。任何球員公開比賽第一洞便打帕定是好開始。
第2洞 │ Par 3 / 149 碼 / 136 米
這是個有趣的標準三桿洞,只看表面很容易被它騙倒。升起的果嶺長且頗窄,發球一旦偏右或短了,就算不跌落沙坑第二桿切起來也要大費周章。職業球員通常選用8或9鐵,球發得好的話應有大好機會擒鳥,但賽會一般喜歡把旗桿插在隱蔽處,因此奉勸球手每次都應瞄準果嶺中央。
第3洞 │ Par 5 / 551 碼/ 504 米
這是全場只得兩個標準五桿洞的第一個,大好機會打到低標準桿進入紅字成績。站在升高了的發球台上(可望到上水的高樓大廈),很多球員選用一枝鐵桿或三號木發球,當正是一個三桿上果嶺的洞來打。用一號木發球的進取球員不難有機會兩桿上果嶺,但第二桿不一定保證好打。果嶺斜向對著球手,左邊的水塘絕非開玩笑,球員一定需要夠勇氣才使用球道木或長鐵把球轉過去果嶺前右方。這並不是個輕鬆的推桿(gimme),但成功的話,便能讓球手嘗到甜頭。
這洞也是場內最佳觀景點之一。觀眾大可站在果嶺後方,同時可以看到第十八洞果嶺及第四洞發球的戰況。
第4洞 │ Par 4 / 288 碼/ 263 米
這是個看不穿的短標準四桿「障視」(從發球台上看不到旗桿)洞,如果當天球道是軟的話,基本上可用一號木發球;不然,遇到硬且快的球道,用一號或三號木發球會帶一定危險性和麻煩,所以絕大多數球手選擇保險一點,第一桿用5鐵或6鐵,先把球送到球道沙坑前安全地帶,再切一桿上果嶺。
第5洞 │ Par 3 / 192 碼/ 176 米
第五洞也許是全場短洞中最精彩的一個,同時也是最難的。大多數球手選用5號或6號鐵越過低谷飛上升高了的果嶺。打過去的距離不是問題,這洞的難題出在果嶺範圍很小和其硬度。小小的果嶺分上下兩層,當旗桿插在下層前方時,把球落在小鳥射程內非常考功夫。如果發球上不到果嶺,就不得不面對非常吃力的一切一推,特別是不要忘記果嶺前右方還有兩個全場最深的沙坑。
第6洞 │ Par 4 / 436 碼 / 399 米
這是個漂亮的背山標準四桿洞。看著球道前邊一個和左右兩邊的沙坑,多少也知道發球落點的理想範圍,當然重炮手可以隨風把球送得更遠。其實真正考驗球手的是看他們怎樣攻果嶺,因為果嶺窄而且有點升高。錯失果嶺將要面對高難度切球。還有另一個外在因素:當球手站在全場最高點之一,這裡的旋疾風可會令球手選桿時優柔寡斷。對此,有經驗的球手可能考慮用最傳統的6號鐵。
第7洞 │ Par 4 / 380 碼 / 348 米
這洞全被「百千層」橡樹包圍,發球和攻果嶺時視覺效果甚佳。球道夠闊,很多球員愛用長鐵或合金桿發球,無懼多個球道沙坑和往前的溝渠。就算在球道上揮第二桿,球手一定知道要打短些,因為這是全場最快落斜的果嶺之一。不要理會這洞距離是長是短,在第七洞打個帕從來不見得是件壞事。
第8洞 │ Par 3 / 188 碼 / 172 米
這洞像第五洞,也是一個令人非常滿意的標準三桿洞。 特徵是一個相當長和窄的果嶺,能一桿上果嶺是值得高興的;不然,錯失了機會要一切一推是件極度困難的事情。然而,上不到果嶺的原因大多是打短了,雖然在這裡用短些桿經常可以借助果嶺前的斜坡,讓球乖巧地溜前,但太短的話,切上果嶺一定要懂點訣竅。在這洞打到小鳥可當是種額外獎勵。
第9洞 │ Par 4 / 493 碼/ 451 米
第九洞一直是全場難度最高的一個左狗腿洞。很多球員用三號木發球,目的好讓避開好幾個的球道沙坑。然而,打第二桿時要求距離便遠了,之後還要攻上又窄又不歡迎你的果嶺更加大難度。如改用一號木發球,一有不慎,便非要在球道兩旁樹叢或沙坑中救球不可。
第10洞 │ Par 4 / 367 碼/ 336 米
踏進後九,第一個是很短的標準四桿洞,迎接你的是一條對你毫無保留的球道。這長長的球道,定會令球手在這歸途上興起打小鳥念頭;但不可不知,多少球員離奇地就在保衛著果嶺前的溝渠,陰「溝」翻船,望門興嘆不已。
這正好證明這個在複合球場中的第十洞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。雖然只有367碼,表面看來非常容易打,若球員一放下警覺性隨時自食其果。
第11洞 │ Par 4 / 466 碼 / 426 米
第十一洞是直接簡單的標準四桿洞,亦是全場最合適讓你全力發球洞之一。但球必須落到球道中央,不然,從長草區打出來的球在這長達一百呎、全場最長的果嶺上也停不住。
球道兩旁皆OB,嚴懲左右飄忽發球手。同時,打這洞時大多順風,球道亦闊敞,對重炮手有利。這洞曾於「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」中被列為第七難度最高的一洞。
第12洞 │ Par 3 / 144 碼 / 132 米
「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」最近才採用這第十二洞。這洞的特點是它的一個小果嶺,前面被一水塘攔著,右面小小的一個壺形深沙坑,亦可致命。
球員多數只帶著短桿和9鐵上發球台,看著這小果嶺,一陣粉嶺旋風吹來,定必躑躅不安,費煞思量。
第13洞 │ Par 5 / 529 碼 /484 米
這是全場只得兩個標準五桿洞中的第二個,而且是職業球員寄以厚望,在此擒鳥。絕大多數球手更趁這洞闊敞的球道和碼數比較短,有利他們擒鷹,當然,他們首先要避開那些球道沙坑。
全部球手也希望在此洞嘗到甜頭。這裡和第十七洞共用的連體果嶺上,料可見到很多長推桿在此上演。無論如何,未能在記分卡填上4字的球手一定會十分失望。有理由相信,這是全場最易打的洞。
第14洞 │ Par 4 / 395 碼 / 361 米
第十四洞是一個精彩的標準四桿洞,逼球手不得不發個稍稍左曲球。而球手大多用上現代科技製造出來的球桿,發球愈來愈遠,已可視設在約240碼附近的球道沙坑為無物,但第二個沙坑放在升高了的小果嶺前,那便得要求準繩度和球員敏銳的手感。再有一個又大又深的沙坑和左邊大片長草叢,一前一後包圍著果嶺,加添一切一推的難度。然而,儘管如此,能開得一記好球的大多數職業球員,在此洞應可取得低標準桿成績。
第15洞 │ Par 4 / 426 碼 / 390 米
毋庸置疑,這是全場最佳、亦這最美麗之一洞。在260至280碼處,一條長長溝渠斜斜地劃破球道,令很多球手可不考慮一下選用球道木或合金桿發球。最佳落點當些是在右方,那末,第二桿上果嶺時的距離便短些。
第二桿總是很難判斷,果嶺雖然又平且頗大,但果嶺是升高的,要控制到距離,亦頗費思良。
雖然粉嶺球會會員在這洞打帕大多已心滿意足,但許多職業球手離果嶺時總會有一個標準桿落袋。
第16洞 │ Par 4 / 411碼/ 376 米
在這一個右狗腿下坡洞,站在發球台上看不見果嶺,一大片樹木和灌木林遮蓋著前邊的球道,根本上你能看得見的不多,初次參加「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」的球員要找出正確的開球線,多是苦無頭緒。
最理想是打一個高右曲球,盡可能貼著右邊的樹木落地。成功的話,球是應該順勢下坡滾到一塊其實是很廣闊的空地上著陸,然後用切桿或9鐵便可上果嶺了。千萬不要向左發球,那裡的長草是全場最密的。同樣地,太右你亦會被更多大樹居中擋撓。
在這從後向前傾斜的果嶺上,旗桿通常插在後右和後左最棘手的位置上。在這洞打小鳥大多是球洞放在果嶺前端時才能做到。
第17洞 │ Par 4 / 406 碼 / 371 米
這第十七洞球道對球手極之寬宏,但球員卻不能全程發球,因為在球道290碼處橫躺著一水溝。
第二桿雖然不須打得太遠,但因為果嶺是升高了,球員看到旗桿也判斷不到球洞正確所在碼數,選桿時費煞思量。
果嶺面積特大,因為這是和第十三洞共用的連體果嶺,在亞洲球場 十分少見。應注意的是,果嶺上暗藏著不少難以捉摸的破折位,旗桿 亦有很多不同位置插法。
這洞距離不遠,加上果嶺闊大著陸容易,職業球手應可在此再下一城,邁向遐邇聞名的粉嶺第十八洞發。
第18洞 │ Par 4 / 410 碼 / 375 米
真是無話可說,這洞也許稱得上是世界高爾夫比賽中最完美的結局洞之一。多年來,在「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」上演過的無數次戲劇性結局,大可說明一切。
如果發球能落正這窄窄球道上,請勿過早開心,還未打完,因為要看看第二桿能不能飛越水塘,落到這個被前面、後方及右邊沙坑嚴謹守衛著的果嶺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