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民众8月14日在伦敦示威,抗议当局的评分机制令学生高考成绩下降。
英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,学校考试及公开考试均被取消,学生的高级程度会考(A-levels)成绩由校内教师向当局提交学生的「成绩评估」,再由当局采用计算机算法调整(据称是避免教师给出的成绩过高),给出最后成绩。但高考发榜后,四成中学毕业生的成绩被指遭到低估(较教师的评估低),影响数以千计学生获顶尖大学如牛津、剑桥取录的机会。事件引起愈来愈多学生和家长的愤怒。一些学生及家长入禀法院寻求公平解决,并在伦敦游行抗议。
由于全球疫情蔓延,英国全国学校停课,原订五月、六月举行的公开试英国会考(GCSE)和高考(A-levels)均被取消。学生成绩由校内教师按学生过往的校内成绩及模拟考试表现,向当局提交的学生「成绩评估」,由当局采用计算机算法作出调整,然后公布官方考试结果。
批评者表示当局以计算机算法评估校内教师提交的学生「成绩评估」出现漏洞,例如当局的评估成绩与学校的过去表现挂钩,意味成绩本来优异的学生会因就读于过去表现较差的学校,而影响他们的成绩评分。一些学生的成绩由A级或B级,降至D级,甚至不及格的U级,影响数以千计学生被顶尖大学取录的机会,引起一群学生和家长不满,在伦敦示威,抗议当局评估成绩不公。而再进一步引起争议的是,那些就读须交学费的私立学校的学生,他们的官方考试结果却没有被低估。
英国资历及考试评审局(Ofqual)曾公布学生就不满意成绩的上诉机制,但数小时后又表示需进一步检讨而撤回,表示稍后再公布上诉机制。Ofqual表示学校教师提交的学生「成绩评估」部分高得不合理,指采用计算机算法作出评估是要避免「成绩膨胀」。政府已表示学生就不满意成绩上诉时毋须付费,并指大部分学生将收到正确评估的成绩。
Ofqual公布上诉机制又突然转变,令学生更沮丧及焦虑。事件也令教育大臣韦廉信受到更大压力,他因未能在六月按原定计划让学校复课而受到严厉批评。
文章节录自「星岛日报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