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凭试发榜在即,尖子生向来是大学争相取录目标。中文大学决定将取录弹性收生的尖子计划,延展至全校各科,不再只限于理、工学院,即使核心科目有任何一科未达标,但选修科目表现优异的尖子生,仍有多一个入学机会。新安排料有利心仪文史哲课程的学生,其专精领域须与报读课程对应,未有指明「摘星」的数目要求。中大亦推出首届「校长卓越奖学金」,嘉奖取得佳绩的新生,每人获五万元。
中大理学院及工程学院前年首推弹性收生,吸纳核心科失手、但具有「既广且深STEM能力」的尖子,两届以来共特别取录十二人。校方有见两届反应良好,认为有条件灵活扩大至全校各院系,宣布今届起推行新安排。是次可让心仪文史哲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学生受惠,惟碍于学科性质未如STEM学科般容易界定,对选修科或「摘星」数目均未指定要求,「可以确定是,学生对应的学科表现要突出,其他科目亦不能太差,否则对符合门坎入学的学生不公平。」
明年参与直接取录计划
以往弹性收生只限理、工学院,一般学生多是中文或英文科「失手」,跌至未达目标二级,建议这类核心科目任一未达目标学生,若心仪中大,在发榜后的联招改选,仍可将其置于首三志愿内,好让学校有机会将遗珠『捞』出来。与原先安排相同,学生仍须通过面试,展现能力与热诚始获取录。
很多在其他领域有卓越表现的学生,在这些范畴发展抱有很大的热诚,「新安排对学生来说,也是多一个入学机会。」提到中大支持多元收生,已提出十个以内的课程名单,参与政府明年推行的「学校推荐直接取录计划」,即毋须考虑文凭试成绩,发榜前已率先取录,惟最终课程和名额仍待当局确定,相信年底前会有公布。
在入学奖学金以外,中大新学年亦增设「中大校长卓越奖学金」嘉奖新生,首届将由八个学院各自甄选一名杰出本科新生,颁发五万元奖励。奖学金自大学财政储备及捐款拨出,各学院将于开学后提名新生角逐,任何途径入学的本地及非本地生均合资格申请。甄选条件方面,涵盖学术和非学术成就,如候选人条件相若,家庭经济状况亦会被考虑。
首推「校长卓越奖学金」
针对疫情影响,中大今年再预留款项推助学金,是次设四百名额,资助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联招新生,每人一万元,入读中大的未来四年内,到外地进行交流或服务学习。社会正步向「后疫情」时代,大学冀在此时势下装备我们的学生,鼓励他们有机会开阔眼界。助学金为正领取全额政府书簿津贴、综援或申明有其他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设,最早下周一起可于网上简单登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