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本港学生在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(IBDP)的成绩优异,破纪录诞生一百三十名状元,吸引更多本地家长考虑让子女选读IB课程。其实所谓的IB课程,除了有较为人熟知的IBDP(大学预科项目),还包括了PYP(小学项目)和MYP(中学项目)两种课程,而设有IB课程的学校学费普遍较高。
IB的优势
由国际文凭组织(IBO)设立的国际文凭课程(IB)愈来愈受家长注意,希望让子女跳出传统DSE的教育框架,循另一路径踏上知识的大道。尽管愈来愈多学校都已开办IB课程,但毕竟这个课程在香港仍属新鲜,因此仍然吸引不少家长及学生希望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世界公民的愿景
国际文凭以「国际」命名,顾名思义是以走向世界为课程的愿景。就着这样的愿景,IB中的许多学科都以装备学生成为世界公民(Global Citizen)的基础而设计。IBO在课程指引中也特别设立十个学习者培养目标(Learner Profile),指出其课程主要是为了培训学生成为探究者、思考者、交流者、反思者,同时有处事的个人原则、拥有广阔的胸襟以及渊博的知识,并具有同情心、敢于冒险及全面发展的毅力和精神。IB学生将会透过课程,令自己成为更好的人,不论身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,都能够快速适应。
因应这些学习者培养目标,IB学科的设计往往都会以放眼国际的角度,来阐释一些知识的逻辑及原理。以经济学为例,学生在研习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时,往往不单单探讨香港一个地方的政策发展,而是要与其他国际化都市作比较,例如香港与新加坡在科技发展上的方向,对于全球化发展有何差异等,让学生了解地球村和而不同的共同理念,跳出思维框框,放眼国际。
学术外的全人发展
除了在学科加入国际化元素,IBO也要求学生能够在学术以外也能够达到全人发展。IBO在IB的课程设计中特别加入了CAS元素,即创意(Creativity)、活动(Activity)及服务(Services),学生需要在修读IBDP的两年内完成一定的CAS时数,才能够顺利获得一纸IBDP证书。
透过CAS,学生可以尝试筹备不同的计划,例如从零开始组织一个新学会,学习如何建立组织架构,如何以不同的策略招收会员,一切都由自己亲自探索,而过程中所学到的将能让学生处事更加成熟。
不少家长或学生都会担心,认为这些活动都只会由校内的高材生所主导而欠缺机会,但重视学生全人发展的IBO往往会要求学校鼓励每位学生作出不同的尝试,更会定期组织探访弱势社群等活动,让学生透过这些服务学习为他人着想,更懂得关心别人。
在校园内看世界
透过在学科的研习及CAS的体验,学生很容易就会受到IB的国际化氛围所感染,渐渐培养出对国际形势的兴趣。不少IB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留意香港以外的消息与新闻,关心这个地球村的不同变化和影响,构建出自己的世界观。
在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后,学生就能够在校内的作业中应用相关学问,其中由自己命题的内部评核(Internal Assessment)作业及延伸论文(Extended Essay),更是反映学生放眼世界的自学能力的体现,也能够展现出成为「世界公民」的适应力。
基于国际化的愿景,现时开办IB课程的学校都采取国际化的招生模式,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「校园内看世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