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过上一篇文章的简介,相信大家都了解IBMYP下的科学课程(Science),与GCSE或A-Level学制下的科学课程有着一些根本上的差异,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分野。IBMYP的科学课程以「提问为本」作为基础,在考核学生的学术能力时也采取了不一样的方式。
这时,家长及学生可能会问,「提问为本」教学模式底下的考核,又是如何进行的呢?
与其他的IBMYP学科相近,IBMYP科学课程(Science)都因应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设定了四大评估准则,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从评估准则透视 IBMYP 科学课程的设计!
评估准则之一:认知与理解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
顾名思义,这项评估准则是为了考核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及理论的认知与理解。
所谓认知与理解,就是指学生是否能够灵活地应用学会的科学知识及理论,并具备将理论应用到不同现象的能力,并且透过相关数据作为辅助,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探讨,来判断导师指定的陈述句及主张是否符合某些科学理论。
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,IBMYP的老师们就会透过进行日常测验,来评估学生是否对学科有了认知与理解。比方说,若学生最近获得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,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营养素及其对身体所产生的效用,学校就会设计一项相关小测验,让学生透过回答营养素如何进入身体、而身体又会如何进行吸收等知识来展示自己的知识水平。
在衡量学生的程度方面,这些小测验更会设定不同等级的题目,更容易地掌握学生的程度。一般而言,试卷题目会分为1-2级、3-4级、5-6级,以至最高的7-8级,每一份学科测验都会有一至两题的7-8级题目。若以上面的例子为基本,学生就要将营养素相关的原理应用到其他生物,如鱼类及植物等,去展现自己对这项知识已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。
评估准则之二:提问及设计实验Inquiring and Design
说到IBMYP是以提问为本的教学理念,自然需要评估学生提问的能力。
在这项评估准备中,学生需要展现出具备提出质疑及设计研究议题以至实验的能力,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技巧去进行验证。例如学生要运用不同的变量元素(Variables)去设计实验,包括自变项(Independent Variable)、应变项(Dependent Variable)以及控制变项(Control Variable)等,并加以定期收集数据、设计及搜集实验所需的材料以至器材,以响应实验中具引导性的题目。
IBMYP科学课程的老师,会因应学生的程度而给予相应的协助。例如当学生在未有装备任何科学知识的中学一年级时,学生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协助,为实验提供指引和建议。学生在这一年会累积大量的实验经验,重复了解实验的标准化程序,熟习自变项(Independent Variable)、应变项(Dependent Variable)以及控制变项(Control Variable)的用途及意义,同时训练出设立公平实验(Fair Test)的技巧,以及应用实验用品与器材,为之后更深入的实验打好基础。
在升上中学三年级后,学生就会开始更大程度地应用自己所学,在实验的筹备、设计及开展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度,并能够为实验前设(Hypothesis)进行解说,确保符合科学理论,运用控制及操纵不同的变量元素,朝着目标效果进行实验。
当学生顺利升上中学五年级,也就是IBMYP的最后一年,学生就会对实验的方法及方向有最大的自主性。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提出质疑的能力,设计符合科学理论的前设(Hypothesis),并应用五年来所学所得,独自完成实验及找出结果。
了解過IBMYP在學生的不同階段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支援後,大家會發現若學生未有在就讀IBMYP的前期,就已經培養出提出正確疑問及質疑的能力,以及未有裝備好資料搜集、對數據的分析能力和敏感度,在升上高年級後就會面對更大的困難。
因此,學生應把握就讀IBMYP初期獲得最多支援的時間,盡力裝備好自己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,才能更游刃有餘地應付更困難、更複雜的實驗模式。